前几天,我们探讨了一个IB EE选题:《简爱》中的独立女性形象,A+李老师带领大家进一步了解了女性独立形象——简爱,今天我们来关注另外一个经常出现在IB EE选题中的文学作品——《喜福会》。
《喜福会》这部文学作品充分体现出了中美文化以及生活在中美不同文化中的人们的思想意识形态的差别,主要体现在:
语言的差异 母亲们在美国生活多年之后,依旧想用汉语来表达他们的情感,而女儿们在美国长大接受教育,她们说的是一口流利的美语,导致了两代人之间的冲突。例如:当其中一位母亲提到家乡太原时,女儿则以为女儿说的是‘台湾’,女儿认为这两个字发音差不多,而母亲很生气。由于语言的差异,母女之间的交流总是会存在很多的障碍,导致了彼此的疏远和冷漠。
观念的差异 母亲们深受中国传统观念和美德的影响,她们在骨子里就认同这种思想,并且想以此来要求女儿们。但是美国则崇尚自由平等、独立个体。母亲吴素云看到了女儿在钢琴方面的天赋,想要让她成为钢琴家,于是买了钢琴让女儿练习。但是女儿不能容忍,她故意不上课,偷偷与同伴下棋,不想让母亲为她选择自己的生活。
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 在两代人身上,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有着明显的体现。母亲琳达想要将女儿超人的象棋天赋展现给别人,进行一下炫耀,得到大家的关注和表扬,在集体主义中体现女儿的存在价值。但是深受个人主义影响的女儿,则非常反感,深信“我就是我,我不用通过别人证明我”,质问母亲“为什么非要拿我出风头?”,因为价值观念的不同,给母女带来了不和谐。
关于文化差异,还有很多的方面体现,今天我们暂且谈三点,希望关注这部作品的同学们可以继续深入挖掘。大家若有任何学习问题需要提供帮助,随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