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经济学知识点:拍卖理论与效率
北京时间2020年10月12日17时45分来自斯坦福大学的保罗·米尔格罗姆和罗伯特·威尔逊被授予了第52届诺贝尔经济学奖,以表彰二人对拍卖理论的改进和拍卖形式的创新。
众所周知,诺贝尔经济学奖是经济学领域的最高奖项,那么,什么是拍卖理论(auction theory)呢?
或者说,拍卖难道不就是喊价吗?这也可以得诺奖?
相信同学们对于拍卖的理解大部分局限于“价高者得”的方式,这确实是拍卖的一种形式——
英式拍卖
(English Auction)
不过拍卖还有其他的形式:
荷式拍卖(Dutch Auction):拍价由底到高,直至竞拍者喊停;
一级密封价格拍卖(The First Price Sealed Auction):竞标人在信封中写下报价,报价最高者得,并支付其所报价格;
二级密封价格拍卖(The Second Price Sealed Auction):竞标人在信封中写下报价,报价最高者得,并支付次高价格;
今年两位诺奖得主还设计了新的拍卖形式——同时向上叫价拍卖(Simultaneous Ascending Auction),具体做法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自行学习。
不过今天的重点是拍卖与我们AP经济学的关系,不知道同学们还记得分配的有效率(Allocative Efficiency)吗?分配的有效率要求我们必须保证认为商品最有价值的人得到该商品;在市场结构(market structure)中分配的有效率需要保证P=MC,即价格等于边际成本。
以大家最熟悉的英式拍卖(价高者得)为例,之所以拍卖人不断的喊价,就是想要找到认为卖品最值钱的人,这样不仅竞拍人拍到了自己想要的商品,拍卖人也以最高的价格卖出了商品。当然,这是保证在没有托儿的情况下。
其实拍卖理论在现实中的应用更多的体现在私有化(privatization)过程中,而两位学者的新型拍卖方式也应用在了被誉为“历史上最大的拍卖”的美国联邦电信委员会(FCC)对频谱许可证的拍卖中。不过,我们需要知道的是,私有化的目的之一就是促进竞争(promote competition)、提高效率(improve efficiency)。
学过AP微观经济学的同学都知道,垄断(monopoly)是低效率的,而完全竞争(perfect competition)是最有效率的。诸如通讯、电力、交通等行业,因为有规模经济(economies of scale)的限制,最初都是由国家进行垄断的,但随着规模经济的实现和市场化改革的需要,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了私有化,而私有化最常用的方式就是拍卖。
除此之外,竞争机制的引入还可以引导我们走向完全竞争,实现分配的有效率和生产的有效率(productive efficiency),就像下图所示一样:
P=MC(Allocative Efficiency),所有认为商品值$15的人得到了该商品,所有认为$15卖出最合适的人卖出了该商品;
P=min ATC(Productive Efficiency),生产者在成本最小化的地方生产,生产资源得到了有效的配置;
综上,同学们可以看出,合理的拍卖形式不仅本身能够实现分配的有效率,而且对其合理的应用甚至可以实现“理想国”式的完全竞争。
喜欢 [0]